中国生态魅力古村古寨推荐 白鹭

  

推荐古村 白鹭

  推荐机构 中国规划网 中国规划记者俱乐部

推荐理由 白鹭村位于江西赣县北部。江西赣南是客家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的摇篮,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2008年底,白鹭古村被评选为中国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赣南客家大观园

位于江西省赣县东北部的白鹭古村建于1136年,至今已有870多年历史。

白鹭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形成人类聚居的村落,唐宋时期日渐繁荣,大批南迁的中原客家移民聚居此地。白鹭村呈半月型,面积为0.2平方公里。白鹭村现有561户人家,2500余口人,99%为钟姓,他们都是一位叫钟兴的赶鸭人的后代。

  白鹭村的真正繁荣是从钟兴迁移到这里开始的。南宋绍兴六年(1136),兴国县竹坝42岁的钟兴,携带一家四口,赶着百余只鸭婆,游牧到距家乡30公里的一个地方。在这里的第一晚,它梦见了白鹭纷飞,第二天发现他的鸭婆在这里竟能一天产下两只鸭蛋,钟兴于是在这个风水宝地安下家来,并把这里命名为白鹭村。他的后代们在这块土地上辛苦劳作,使白鹭村越来越繁荣昌盛。

  现在的白鹭村虽然没有了白鹭的身影,但这丝毫无损它的美丽。在这偏隅一方的小山村中,至今仍保留着一片6万平方米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它们多为明、清两代所建。(也就是钟兴的后人发展的鼎盛时期所建。当时,当地村民利用鹭溪便利的水路交通,将山中木竹运往外面的世界贩卖,使白鹭村的村民生活空前富足。)看啊!在那青山绿水中,那群栉次比邻的建筑群何其雄壮美丽,几百年的风霜雪雨的侵蚀,它们依然是那么巍峨雄浑,犹如一个美貌少女,经过岁月的打磨,蜕变为一个更显风韵的少妇。那一幢幢华屋豪舍的檐角无不律同地轻盈地向天空上挑着,流淌着那种江南水乡独有的清秀气息。瞬时间,让人仿佛身置于江浙的山水画里一般。白鹭村人把含数字的景观串成了从一到十的白鹭“十景”——天一池、二义仓、三元宫(又名三官殿)、四逸堂(又名爱庐)、五福地、六角亭、七姑坛、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它们像珍珠一样镶嵌在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中,为人们世代所欣赏所传颂。

  白鹭的客家民居,借“祠堂”而独秀天下。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客家民居和祠堂有69栋,祠堂庙宇的门楼风格各异。古时,白鹭村的先民们长期都在京都、两湖、江淅一带泛游、经商,把富丽典雅的徽式建筑风格移植回来,兴建自己的府第。白鹭的祠堂大抵高约10米,清一色的黑瓦青砖,威武堂皇。一道道排列整齐的风火墙,飞檐翘角,直凌霄汉。堂内雕梁画栋,玉柱花窗,大大小小的开井错落有致。正厅和偏厅美轮美奂。住房和杂屋秩序井然。官宦人家的祠堂门口排列着圆圆的“龙抱石”和长长的“旗杆石”,上面镶刻着文字、图案,表述主人的功名与官衔。祠堂之间,于“风水”有碍的巷道路口的墙头或屋顶,时不时高悬起一块兽头装饰的“泰石山敢当”的石碑或一尊张牙舞爪的小石狮,借以镇妖驱邪。

千年客家古村白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赶鸭人钟兴的后代在这片风水宝地上勇于开拓,镌而不舍,闯出了一条“农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指引着钟姓子孙,创造了巨额财富,建起了一栋接一栋的宫殿式的祠宇,培养出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明清两朝,白鹭村共出秀才568;文武举人17;知州、知县6;府、县志主修、分修2;国子监“正蓝旗教习官”1人。小小白鹭村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如今的白鹭乡这颗古代文化及客家文化孕育出的璀璨明珠更是大放光彩。它因秀丽的风景、独有的古建筑群、醇厚的民风已成为展示赣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寻根问祖的探源地和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