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镇规划 >

发展小城镇应因地制宜 小城镇建设不要迷失方向

时间:2011-04-08 10:5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近几年,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中,涌现了许多“榜样”城镇,但也有一些城镇的建设迷失了方向。
  求大求全“小城镇,大战略”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东部沿海相对发达的地区,小城镇建设发展之快令人吃惊。然而,当你置身于林立的高楼、大广场、宽公路之间时,也许很迷惑,我们是在怡然的小城镇里,还是穿梭在大城市中?专家指出,这样的小城镇建设是走进了大而全的误区。
  近些年来,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互相“攀比”,搞政绩工程,俨然搞出一个个小城市来。有的地方城镇之间距离太小,各镇的产业结构差别不大,但个个功能齐全,但无奈,居民太少,小城镇规模偏低,结果是资源浪费,城市建设散、乱、差,形成“个个都在建设,个个不死不活”的局面,看上去是城市的外观,实际上是乡村的内涵,正应了一句话“走一村,看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一镇,看一镇,镇镇像农村”。相反,有的地方城镇数量却少得可怜,当地的农民生活很不方便。
  城镇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以保证其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腹地,使其城镇功能得最高效的发挥。
  我国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差别很大,发展小城镇应因地制宜。 建设部领导曾强调,东部地区要培育和发展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城镇密集区,以提高城镇质量为主要目标,使东部成为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地和向西部投资的资本来源地;中部应该培育和发展省域城镇发展核心区,提高区域中心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成为吸收资本和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基地以及联系农村与市场的纽带;西部应重点发展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工矿城市和口岸地区的工贸集镇,引导人口和产业适当集中,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镇规模和布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出“大而全”的误区,走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以人为本 小城镇的追求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许多城镇在大发展的时候,该如何为小城镇发展定位呢?前不久召开的“以人为本创建中国精品小城镇”高级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要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建设”,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朱祖希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要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怎样将建设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城镇建设要考虑的。现在小城镇发展很让人害怕的是缺乏个性,浙江省的一个县不立足于体现南方的特色,而是设想将小城镇建得跟北京跟上海差不多,无非是再克隆一个北京上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裴晓梅教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小城镇建设,她认为,小城镇建设要考虑到城镇居民的衣食住行,要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部门的参与。研究老龄化问题的裴教授认为,应把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内容纳入到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
  文化内涵 小城镇的魅力
  一个城镇的文化内涵,能反映出该城镇的品位高下。小城镇的建设不单单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目前大多数城镇都很少做城市文化规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宏副教授认为,城镇建设应有一个文化态度问题,小城镇文化,定位很重要,小城镇文化特色是建设小城镇取得长期效果的很重要的标志,要用艺术设计小城镇。艺术设计是产生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小城镇不仅要能看、好看,还要耐看。目前的小城镇建设替代性很强,没有特色,没有差别。艺术设计应该成为城镇建设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体现一个城镇文化内涵的方面是很多的。如整个地域的规划,公园、绿地、文化设施、艺术品,城市雕塑等。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王克庆教授认为,要建设一个高品位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是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规划专家知识面要广一点,城市规划要保证其延续性。从小城镇的文化定位上来说,一些标志性的建设不是要多,而是要精,不管是雕塑还是建筑,要宁缺勿滥,不要急于求成,要搞值得世世代代往下传下去的东西。
  当然,强调富有文化内涵也并不是仅仅做一些雕塑、城镇特色建筑、园艺等等,它体现于整个城镇的各个方面,是美的和谐,是建筑与生活的统一,这也与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有关,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软性因素。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