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节庆会展 >

欲问文博长成否 八年磨剑待试锋

时间:2012-05-22 12:56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涛 李耀海 邓淋彦

  摘要:从初期的懵懵懂懂,摸索前行,到当前的产业集聚、广纳国际商家,深圳文博会已走过八年。在政府主导之下,深圳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提升。回望八年来时路,深圳文化产业走过了在工业街区的初期草创、鱼龙混杂的野蛮生长,至少从市场的角度看,深圳文化格局已经初立。

 

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开幕式现场。南都记者高贵彬 赵炎雄 霍健斌摄

 

昨日,第八届文博会陶瓷展厅内聚集许多市民。南都记者霍健斌摄

 

  南都点题

  未来的年景里,文化之于深圳,更应跳出产业之外,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发掘在城市成长中生发出的味道,让城市风格成为专属文化,则文博会将在更深的土壤中生长。

  从初期的懵懵懂懂,摸索前行,到当前的产业集聚、广纳国际商家,深圳文博会已走过八年。在政府主导之下,深圳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提升。回望八年来时路,深圳文化产业走过了在工业街区的初期草创、鱼龙混杂的野蛮生长,至少从市场的角度看,深圳文化格局已经初立。然而迅速“被成长”的深圳文化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深圳文化生态的成长?交易平台的搭建,何时能真正发展为领全国文化风气之先?如何真正用好文博会这一平台,实现深圳文化产业的跳跃式发展?摆在深圳面前的“文化强市”之路仍漫漫修远。

  深圳有没有文化已不再是一个话题。八年前的文博会,给深圳埋下了文化产业勃兴的种子。三十年间,深圳从一个大渔村成长到现代化都市,混杂了各种外来元素和时代风潮,作为窗口的深圳始终伴随着兴奋与激动,也承载着阵痛和撕裂。把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盛会放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需要一种魄力。

  历经八年打磨,深圳文化产业如今已聚沙成塔,从首届的溪流狂奔,到如今蔚为大观。首届文博会的参展商仅700余家,如今已近两千家,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产业交易盛会。深圳本土的文化产业也在此过程中迅速勃兴。一批优质的设计、动漫、珠宝、数字文化产业等产业园区和基地已成为深圳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城市肌体。文博会像一个筛子,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八年过后,框定了城市的主流价值,对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发挥持续推动的效应。

  对当前的深圳来说,应思考的是,在政府主导、市场对接的交易平台被强势打造并有序运营之后,如何与城市的文化生态有机对接?

  隐忧1

  都建珠宝城产业竞争同质化?

  有一个例子或能从侧面反映出黄金珠宝行业竞争之烈。本届文博会上,罗湖寄予厚望、作为亮点产品推介的黄金版《富春山居图》,却在主场馆与盐田出产的同类同名产品狭路相逢,还一起斩获了本届文博会金奖。这种尴尬,两区政府唯以“企业行为”淡化。

  近年在政府主导之下,深圳成立了一系列文化园区和产业基地。构建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大格局。承接以往会风,本届文博会继续其“聚变”之路。珠宝等产业也开始捆绑上阵。其中“深圳珠宝集聚区”和“深圳工艺美术集聚区”分会场以旗舰式团队首次亮相。

  罗湖文产办将组委会授予的名头变换视为一种荣誉与机遇。因为就本次“搭车”的一些后起企业个体实力而言,尚未有独自承办分会场的资格。如“深圳珠宝集聚区分会场”此番加入了去年新成立的田贝东方珠宝。“深圳工艺美术集聚区分会场”以集聚区之名拉了一把近三年来才陆续成立的笋岗工艺城、明珠艺成和艺茂楼尚等企业。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对产业竞争同质化愈发激烈的忧虑。业界虽有“深圳珠宝看罗湖”的美誉,但近年来深圳本地市场中,宝安、龙岗和盐田等周边区域也相继提出扶持辖区珠宝企业的发展,当中宝安更已建成“西部珠宝城”。

  不管“集聚区”概念的提出,是顺势而为还是市场竞争所迫,业界有一个共识是,此举发挥了文博会整合资源、提供平台的功能导向作用,为探索今后文博会分会场的举办模式积累了经验。

  在黄金珠宝产量上独占鳌头的水贝、田贝片区,抱团为深圳珠宝集聚区后,整体品牌地位扶摇直上———集聚了18个“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市同业的78.3%;23个“中国名牌”,占全市同业的88 .5%,全国同业的44%;24个广东省名牌,占全市的85.7%.

  在数字“膨胀”的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一些龙头企业来说,统一包装也存有一定的风险。譬如,“水贝珠宝”已有品牌基础,此番名头变换,原来的品牌效应是否会被遮掩?雅诺信集团董事长卢礼杭坦承,“短期内会有很小的影响。”但是,变身“深圳珠宝集聚区”,表明深圳市政府在致力将珠宝行业打造为一个城市的品牌,对于被收纳的企业而言,有助于其提升影响力。“现在做珠宝,如果不开拓更大的空间,继续各干各的,毕竟一个企业的知名度是有限的,在同质竞争下,只能继续赚个加工费,但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卢礼杭说。

  这种影响也被官方关注。罗湖官方对两个集聚区的愿景是,通过产业集聚,整合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专业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创新能力的扩散;便于企业为自身发展结成“战略同盟”,促进产业内部更深层次的分工,由此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与生产灵活性,形成一种更加强大的难以为外部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成效如何,答案不再风中,而在时间里。

  隐忧2

  科技盖过文化味跳出传统才有戏?

  即便是文博会,深圳市也往往基于本土产业特点进行延伸,被认为“科技味儿十足”,文化的氛围反而不那么浓。深圳文交所筹办时风风火火,但有实力的本土文化企业在其中几乎难以找寻。反观北京,电影动漫、电视网络、出版传媒、传统艺术等无所不有。

  在资本市场排队上市企业名单中,文化板块范围持续扩大,除新闻网站外,还辐射到院线、广告等其他文化领域。但深圳本土的文化企业似乎并未显露头角。

  一位金融从业人士称,创投机构并不一定就只喜欢投资当地企业,但是创投的投资行业取向却和当地的主导支柱型行业不谋而合。北京是文化集聚地,当地创投乐于投资文化产业也就不稀奇;而深圳则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虽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改变“没文化”的外界印象,但是从文化企业的数量来看,被认为始终没啥“大文化”。

  深圳创投公会秘书长王守仁曾表示,深圳的创投都不大喜欢投资文化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投资文化、互联网的创投机构大多来自北京;相比较而言,深圳的创投更喜欢投资加工制造企业、科技型企业。

  即便是文博会,深圳市也往往基于本土产业特点进行延伸,被认为“科技味儿十足”,文化的氛围反而不那么浓。深圳文交所筹办时风风火火,但有实力的本土文化企业在其中几乎难以找寻。反观北京,电影动漫、电视网络、出版传媒、传统艺术等无所不有。

  一位深圳创投界的资深人士曾这样总结,北京人喜欢投资文化、互联网,所以愿意从事文化的人也都跑到了北京,愿意搞文化企业创业的也跑到了北京,这位人士感叹,都是“文艺圈”里的,沟通起来想必也方便很多。就好像深圳的手机市场一样。深圳手机厂家能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生产一款手机,这是深圳企业的强大之处,也体现了深圳的行业特色。

  总部在深圳的达晨创投,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创投机构,去年成立了30亿元的文化产业基金,其主要的投资方向仍在深圳以外的地方。被业界认为本土文化之不兴。

  但达晨创投文化旅游基金部投资总监王小虎不这么看。“我们是全国性的基金,自然投资取向在全国。”他说,深圳纷繁的文化类企业他耳熟能详,其中一些达晨创投还进行了投资。如A 8音乐、175游戏、第七大道等……记者一路听下来,这些企业几乎都是科技先行的文化概念。

  “当然你要谈传统文化方面,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也无法与北京相比。我们的眼光放宽一点,深圳的文化类企业并不少。”王小虎说,放到大概念中,深圳特色的文化企业如园林、设计、陶瓷等产业,也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他举例深圳的印刷行业,是全国最发达的,有雅昌等一大批印刷高端企业。虽然在大浪淘沙之下会有优胜劣汰的过程,但整体上仍是全国最好的。

  “深圳的定位还是科技加文化,包括旅游,华侨城、腾讯、迅雷,实际上都是文化企业。”王小虎说,文化加科技始终是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马上会有一批文化企业露出头来,尤其是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文化企业,如高档礼品、创意和工业设计、园林设计等。”王小虎说,“对深圳的文化我一点不悲观,不能用传统眼光定义这个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隐忧3

  盛会泡沫化与城市脱节?(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杜应红说,从他的观察,主办方到各层承办方,整体的倾向就是强化要求每年有成交额的递增,以及分会场和主题活动的递增。而这不是真正关注城市的文化生态的平衡和发展。

  一手创办了深圳艺术创库和深圳文艺网的职业艺术人杜应红从2004年就开始接触文博会各层面,对历届文博会都比较关注,但他本人没有直接参与。“文博会对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和生态,是有积极的刺激和促进作用,但不太适合我。”在杜应红看来,文博会这种全国性盛会与当下中国其他盛会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但也夹杂着好大喜功的基因。

  杜应红经历了几件与文博会相关的事情。有一年,文博会为提升国际化程度,请来了很多外国人,在来之前给了对方很多承诺。但来到之后这些外国艺术家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找到各方面进行投诉,最后找到外事部门。“他们很生气,因为我们这里很多说法里面习惯性地夸大,但这些外国人进来之后发现没有什么专业买家,营造出的氛围比较虚。”杜应红说,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今年杜应红仍然接到了这方面的“任务”。一个分会场找到他,想让他请一些“高人”,包括外国人,无论他们是否懂文化艺术,只要到场出席开幕式,配合拍照即可。会场方则明码标价。这种“行为艺术”,在整个文博会操办过程中都有很多。杜应红说,虽然大型盛会难免有各种现象,但如果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对整个深圳的文化生态是不健康的,也影响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们整个中国发展文化的习惯就是运动式、盛会式,都会有好大喜功的一面。”杜应红说,从他的观察,主办方到各层承办方,整体的倾向就是强化要求每年有成交额的递增,以及分会场和主题活动的递增。而这不是真正关注城市文化生态的平衡和发展。目前搞的国际化,杜应红也认为只是在产品交易上拼命引进外国名家作品,不是真正的本土和国际文化交融的发展方式。

  这种大干快上制造出来的繁荣景象,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城市文化生态的发展,目前仍不清楚。(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选择政府主导路径之外进行发展的企业多认为“暂时比较困难”,但一些产业园区和分会场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表达了难处。一位分会场负责人表示,他们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除了文博会本身的少量补贴之外,政府迄今没有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当地产业配套的引导。做之前,政府给承诺,做了之后,专注做文化的企业并不能真的拿到那么多钱。

  政府资源和政府主导,让文化产业有些像吹大的气球。目前的浮华景象下,后续何以为继,也没有人能完全看懂。

  隐忧4

  虽有交易平台没有城市营销?

  一位深圳参展商认为,虽然文博会举办地在深圳,但深圳作为一个城市,并没能通过文博会更好地营销自己。实际上可以对整个城市的资源进行整合和营销。否则文博会即使规模再大,也只是一个集聚各地文化产品的超市,对深圳本身的文化生态并无实质意义的提升。

  一位深圳参展商认为,虽然文博会举办地在深圳,但深圳作为一个城市,并没能通过文博会更好地营销自己。“企业,尤其是政府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易平台。”他说,在此之外,实际上可以对整个城市的资源进行整合和营销。否则文博会即使规模再大,也只是一个集聚各地文化产品的超市,对深圳本身的文化生态并无实质意义的提升。也没有真正促成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秋风认为,深圳的“文化立市”比较偏重于人的现代化,眼光向西方。“深圳的发展绝不是多挣点钱的问题,而是有文明复兴的使命。”秋风说。深圳观念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圳的发展史。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身体,也有灵魂,而人的成长既是身体的成长,更是灵魂的成长。

  “移民城市意味着什么?没有共同的文化。一群没有共同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不是一个共同体。”秋风说,只有塑造出一种共同的文化,才有可能让四面八方来这里的人形成一个市民共同体。共同分享一些价值、信念,还有生活方式。

  ■个案

  四家分会场退出原因各异

  旧人去,新人来。文博会分会场也不例外。在全市40家文博会分会场总量控制下,龙岗陶瓷文化产业园、深圳葡萄酒城、东方国际茶都、宝福李朗珠宝文化产业园等四家因各种原因未能延续文博会分会场。与此同时,位于横岗街道的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则幸运成为今年龙岗唯一新增分会场。

  位于龙岗中心城的两家老分会场———深圳葡萄酒城、东方国际茶都落选分会场是被动退出。被淘汰的原因是“缺乏相关文化内涵”。去年刚刚成为文博会分会场的深圳葡萄酒城是龙岗最短命的分会场,与文博会同期,葡萄酒城也举办“第三届世界葡萄酒采购博览会”造势。

  另一家落选的陶瓷文化产业园则是因为更换了申报场地。与老分会场一墙之隔的动漫产业园仍彩旗飘飘,北边的陶瓷文化产业园大门只留下一个人通过的缝隙,前年红极一时的《乾隆大阅图》巨幅瓷画还挂在墙上。陶瓷产业园的落选是因其申报主体斯达高公司选择了福田作为分会场申报。龙岗区区长姜建军曾专门问及此事,区文产办解释,斯达高公司在福田的园区更大,更符合申报条件。熟悉斯达高的人则称,之前公司就抱怨入驻龙岗几年来,在政府支持等方面与来这之前的期望相差甚远。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